资溪白茶

资溪白茶,江西省资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3]资溪白茶因其满叶披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外观色泽为绿色,冲泡后形似凤羽,具有滋味鲜爽,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回味甘甜等特点。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4]2012年01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资溪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渊源

白茶历史悠久。宋徽宗赵佶对白茶情有独钟,在《大观茶论》中对白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无与伦比”,“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于是白茶遂为第一。”白茶遂列皇室贡品。 [5]

资溪白茶最早在清同治年间《资溪县志》就有记载,时称为“白毫”,属资溪重要物产之一,其造茶法为“三月谷雨前采最嫩者一叶一枪(芽)摊干,用锅烧热入叶炒之,乘热搓揉炭火焙干,泡色淡而香味较胜”。古人有云:“茶色贵白”,“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 [1]

2003年,资溪县利用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进白茶种植技术,并在马头山镇永胜村试种150亩获成功,继而建立了“永胜白茶示范基地”,从而带动了周边农民参与白茶种植。 [4]

2007年12月,资溪县组织有关人员创立了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金茗白茶专业合作社,由过去的“公司+农户”单一模式发展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采取“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统一产品收购”的方式,引导广大茶农规模化种植。 [8]

2016年4月,资溪县在资溪大觉山景区举行第三届“资溪白茶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主办单位开展了“资溪白茶”有机茶王评比争霸赛、“纯净资溪·醉美茶人”摄影大赛等活动。本届“资溪白茶文化节”开幕式除了在大觉山景区设立主会场外,还在该县马头山镇、高田乡、嵩市镇、石峡乡等地的茶企生产基地设立分会场。现场还公布了“资溪白茶”有机茶王评比争霸赛评选结果,另外还评出了“金奖”三个、“银奖”四个。 [9-10]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资溪白茶因其满叶披毫、状若银雪而得名。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4]

资溪白茶

营养价值

据生物化学测定,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达6—8%,最高达12%,比其他茶叶高出2—3倍,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免疫功能。 [4]

药用价值

资溪白茶具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等功效,尤其是陈年白毫,银针可用作患麻疹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4]

工艺特色

资溪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关键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4]

品种分类

资溪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白牡丹、新白茶、贡眉、寿眉)。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